bet36体育在线

新闻动态
《河南教育》刊发尹洪斌副书记文章《全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发布日期:2024-03-21 11:25       浏览次数: 次

全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 尹洪斌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心理健康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时代新人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曾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要求“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这为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去年5月,国家教育部、卫生健康委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标志着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上升为国家战略,也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必要的方法、路径和行动纲领。近期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结果显示,18~24岁年龄组的抑郁风险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在大学新生心理测评中也发现,有潜在心理困扰的、有一般心理问题的、有严重心理危机的大学生占比较三年疫情前均有所上升,充分说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当下亟待破解的“时代之问”,迫切需要全社会高度重视与科学应对。


近年,因为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而引发的校园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反映出在安全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中还存在不少盲区和漏洞。这就需要更加突出育人核心,着力培育学生珍视生命、热爱生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着力防范化解各种风险隐患,最大可能减少极端事件发生,守住校园安全稳定底线。


一抓调查研究,摸准弄清心理健康状况。做好心理健康教育,首要的是要摸准弄清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做到心理监测全覆盖。要坚持科学识别、实时预警、专业咨询、妥善应对、精准干预、教育引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要开展常态化监测,完善心理测评方式,定期开展全覆盖的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做到一人一档、动态跟踪、分类辅导,强化心理危机的发现能力。同时,要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和存在的心理危机情况,着力提升大学生心理测评广度、深度、精度、信度和效度,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基础。

 

二抓教育引导,提高心理素质。要精准把握新时代大学生的新诉求、新特点,进一步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身心同健康”意识,积极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方法路径。一要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引导学校开设情感心理课、就业心理课、挫折适应课等心理健康课程,分类分专题推出名师引领系列线上课程、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关注个体差异,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二要拓展心理健康教育载体。以“5·25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为契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升师生关注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自我调适能力。同时,要把握青年学生思想倾向、成长规律与代际特征,拓展育人载体,通过短视频、现场直播、在线互动等新型传播形式,向学生和家长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育自尊自信、乐观向上的心理健康意识。三要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坚持以德育心、以智慧心、以体强心、以美润心、以劳健心,积极组织开展多种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寓教于乐、融学于趣、成教于心,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抓危机预警,增强干预能力。心理危机干预是预防大学生自伤自残最有效的手段。通过及时为经历个人危机、处于困境或遭受挫折的对象提供支持,帮助大学生恢复心理平衡。要紧盯新生入学、毕业生就业等关键节点,掌握重点人群思想学习状况,强化风险研判和应急处置,分类分阶段做好大学生心理疏导和精准帮扶。一要用好心理测评手段。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全覆盖、多频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测评。二要优化心理咨询服务。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值班、预约、转介、重点反馈等制度,通过个体咨询、团体辅导、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咨询服务。三要深化心理危机动态监测。建立心理问题会商研判制度,重点关注面临学业就业压力、经济困难、情感危机、家庭变故、校园欺凌等风险因素的学生,对存在较严重心理障碍、患精神疾病及病后康复情况的学生,“一对一”精准跟踪服务,制订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落实危机学生闭环管理,把心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


四抓力量下沉,构建工作网络。面对日益突出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单靠学校一级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服务力量,难以完成这一艰巨任务,需要方方面面的协作配合。一要健全心理教育工作网络。充分发挥“学校—院系—班级—宿舍/个人”四级预警防控体系作用,及早分类疏导各种压力,切实提高校园心理危机事件干预处置能力。二要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组织学校领导力量、思政力量、专业力量、管理力量、服务力量,主动下沉到学生中间,发挥好辅导员在“一站式”学生社区中的心理疏导作用,及时了解学生在人际交往、恋爱情感、集体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个别谈话、团体辅导等;对出现高危倾向苗头的学生,及时给予干预帮扶。三要探索构建全新、高效的心理健康工作机制,在学生社区形成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无盲区的心理工作格局,提升心理健康服务实效。


五抓队伍建设,壮大工作力量。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有一支精干高效的工作队伍。要落实配备比例要求。各级各类学校都要配备专门的心理健康教师,强化工作力量。高校要严格按师生比(包括研究生)不低于1∶4000的比例,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不打折扣、不搞变通,确保工作力量持续增强。要提升心理工作者队伍素质。组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题培训,促进工作队伍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不断提升。要将专职教师的培养计划纳入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总体规划,持续开展心理健康教师专项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着力打造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兼职教师为补充,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要用好各方面力量。注重发挥辅导员、班主任、研究生导师、后勤服务人员,以及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员等作用,发挥他们与学生朝夕相处、熟悉情况、信任度高的优势,画好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的同心圆,确保每个学生都有老师对接联络,传递成长关切、充实情感空窗、涵养健康心态。


六抓家校协同,优化协作机制。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有机衔接、协同配合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一方面,要强化家校育人合力。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引导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构建家校协同干预机制,及时了解学生是否存在早期心理创伤、家庭重大变故、亲子关系紧张等情况,帮助家庭建立心理支持系统。另一方面,要完善校医合作机制。强化与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合作,完善早期预防、早期干预和及时治疗机制,规范心理危机转介诊疗服务,畅通从学校到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的心理危机转介绿色通道。


七抓部门联动,凝聚工作合力。高校要加强系统谋划,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纳入学校改革发展整体规划,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和督导评估指标体系,融入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和学生成长各环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实效纳入对高校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作为高校办学水平评估的重要内容,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心理疏导与危机干预处置等情况进行定期督导。宣传、网信、教育、卫生、公安等部门要厘清任务分工,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共同做好学生心理危机预防、识别、预警、研判、干预及应急处置工作,健全精神或心理健康问题学生工作机制,稳步提升学生心理危机预判和应急处置能力。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平台和渠道,广泛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和预防心理问题科普知识宣传,推广经验做法,广泛汇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共同做好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是党中央关心、人民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重大课题。面对新形势新挑战,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紧紧抓住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主力军”、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主渠道”、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主战场”,不断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效,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青年学生只有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看待问题才能辩证理性、不心浮气躁,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行稳致远,才能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大任。


作者系河南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专职副书记,原文刊载于《河南教育》(高等教育)杂志2024年第3期。



联系我们
王城校区:公共教学楼一楼南侧 0379-65928082
开元校区:教学F楼202 0379-65929025
九都校区:后勤楼一楼、校医院旁 0379-65929025
扫码关注
bet36体育在线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联系我们
王城校区:公共教学楼一楼南侧 0379-65928082
开元校区:教学F楼202 0379-65929025
九都校区:后勤楼一楼、校医院旁 0379-65929025
扫码关注
bet36体育在线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