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染病预防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染病预防 > 正文
-
秋季学期新冠疫情防控措施
发布:校医院 作者:校医院 时间:2020-09-03 09:53 阅读: 次一、师生个人防护
1.戴口罩。入校后14天内要佩戴口罩,14天后学校无疫情可不戴口罩,有发热咳嗽症状者需佩戴口罩。
2.勤洗手。餐前,触摸眼睛口鼻等“易感”部位之前,便前便后,接触垃圾、外出归来、使用体育器材、学校电脑等公用物品后,接触动物后,接触污染物品之后,均要洗手。洗手时应当采用洗手液或肥皂,在流动水下按照正确洗手法彻底洗净双手,无水的情况下可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3.保持个人卫生,注意举止文明。杜绝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被褥及个人衣物要定期晾晒、定期洗涤。如需消毒处理,可煮沸消毒30分钟,或先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再常规清洗。
4.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要扭头避免面对他人,用纸巾、毛巾或胳膊肘袖等遮住口鼻并及时洗手。
5.注意饮食安全。饮食均衡营养,在学校食堂就餐,不吃外卖餐饮。远离野生动物、拒绝食用野味和未熟透的肉蛋及水产品。
6.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7.不聚集,与他人相处时注意保持1米社交距离。
8.配合学校晨午晚检。若出现发热、咳嗽、干咳、乏力等症状,应立即按照网格化管理逐级报告,并按学校规定程序到发热门诊就医。
9.加强因病缺勤管理。认真履行请假手续,做好缺勤、早退、请假记录,因病缺勤的教职员工和学生应及时向本部门反馈个人身体状况。各二级学院每周定期向校医院上报因病缺课学生情况。
10.近14天内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或与确诊、疑似病例有接触史者,应主动报告学校,及时进行核酸检测和14天隔离观察。
二、公共场所防护
1.实行进出校登记制度(测温、查看健康码)。
2. 加强各类生活、学习、工作场所(如教室、宿舍、图书馆、学生实验室、体育活动场所、餐厅、教师办公室、洗手间等)的卫生管理。保持室内卫生清洁,垃圾及时清理。每日1-2次消毒并记录。对门把手、课桌椅、讲台、电脑键盘、鼠标、水龙头、楼梯扶手、宿舍床围栏、室内健身器材、电梯间按钮等高频接触表面,可用有效氯250-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擦拭,也可采用消毒湿巾或75%酒精进行擦拭,。
3.加强重点场所地面清洁消毒。应当加强教室、宿舍、食堂、浴室等地面的清洁,定期消毒并记录。可使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4.加强室内通风换气。教室、宿舍、办公室等每日通风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课间尽量开窗通风,也可采用机械排风。如使用空调,应当保证空调系统供风安全,保证充足的新风输入,所有排风直接排到室外。
5.加强宿舍管理。学生宿舍严禁外来人员入内。学生在宿舍区不聚集、不串门。宿舍定期清洁消毒,并做好个人卫生。
6.校园环境保持清洁卫生。
7.实施小单元群体活动。
三、含氯消毒剂的配制和使用注意事项
1.含氯消毒剂的配制
2.常用消毒剂使用注意事项
使用84消毒液注意事项:
(1)不能用50度以上热水稀释84消毒液。
(2)使用时要带手套,避免直接接触皮肤。
(3)在必须用于衣物消毒时,浓度要低,浸泡的时间不要太长。
(4)每次使用消毒液要现用现配,一次性使用,不能反复使用。
(5)室内房间消毒时,人员要离开,至少密闭门窗30分钟,然后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6)切记84消毒液不能和酒精、洁厕灵混合使用,以免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氯气,导致胸闷、呼吸困难甚至呼吸心跳骤停。
使用酒精注意事项:
(1)密封保存于阴凉、干燥、通风,避光避火处,定期测定,保持有效浓度。
(2)不可大面积喷洒酒精进行环境、物表消毒,如楼道、办公室等,有火灾风险;不适于空气消毒及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不宜用于脂溶性物体表面的消毒;不建议使用酒精对衣物喷洒消毒,如果遇到明火或静电,可能会引燃。
(3)使用酒精消毒时需保证通风,并远离高温物体,切不能与明火接触,如做饭、打电话、吸烟、使用电蚊拍时,均不能在使用酒精后立即进行。
(4)酒精不得与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及其它影响其质量的物品混装运输,防止倾倒,避免倒置。
(5)有刺激性,不宜用于黏膜及创面消毒。
(6)对乙醇过敏者慎用。
四、门卫、保洁、食堂工作人员防护
校(楼)门值守人员、清洁人员及食堂工作人员等工作期间应当佩戴口罩。食堂工作人员应当穿工作服并保持清洁,定期洗涤、消毒工作服。
校医院
2020年9月3日
上一条:接种新冠疫苗的重要意义 下一条: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宣传——学校公共区域预防性消毒